|
防控近视的黄金年龄是6~12岁,但这并不是说孩子0-6岁时家长啥都不用管。
世界上有些国家,孩子在出生后就会接受全面、规范的眼科检查,家长们对孩子视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在我国,目前普遍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慢慢出现了近视问题,家长才会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居高不下。
0-6岁是孩子的屈光系统和视网膜逐渐发育的时期,视力也在慢慢提升。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因为眼球比较小、眼轴短,一般都是处于大远视状态看不清身边的人;随着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就会逐渐降低,会趋向于正视,医学上把这称为“正视化过程”。“正视化”过早,远视储备提前消耗,就容易发展为近视。0~6岁时,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进行几次常规检查,对远视储备的提前消耗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然而,我们经常看到部分家长把电子产品当成“育儿神器”,让两三岁的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导致用眼过度;还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三四岁的孩子每天长时间读绘本、画画、写字、练习乐器却很少带他们去户外活动,这些做法都是在加重近视的进攻性因素,同时也在消耗孩子的“远视储备”,会让孩子过早转为正视,进而发展为近视,对于 0-6岁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多去户外,哪怕不参加体育运动。只是晒晒太阳,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至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家长也得重视起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0~3 岁的小宝宝是不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产品的,3~6岁的幼儿也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
如果家长想要对孩子进行早教,也得注意控制时长,每次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同时还要调整好环境光照亮度,使用的书籍、曲谱、绘本等的字体也要尽量大一些,不能让孩子太“费眼”
有条件的话,家长要尽早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特别是在3岁以后每隔6~12个月都要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异常,也可以抓紧时间防控、诊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