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回复: 0

什么是视觉感知?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0

回帖

396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96
发表于 2024-11-3 2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视觉感知对孩子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但在进行视觉感知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咨询神经心理学家,而非眼科医生。

为了理解高度复杂的视觉感知过程,神经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他们专业性的见解对诊断大脑信息处理的功能缺陷以及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案极有帮助。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医学研究与治疗的领域,眼科医生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跨学科交流至今仍非常罕见,当患者存在视觉功能障碍时,许多眼科医生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所以他们无法帮助患有这类缺陷的孩子。而专长于视功能障碍的是眼视光医生。
视觉感知的过程
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以便更好理解视觉感知的过程。这幅图带来的体验在你人生中仅此一次,因此,给自己一些时间,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享受图像感知的过程。为了充分体验效果,请完成练习后再继续阅读,下文会给出答案。
光学错觉


观察这幅图时,你会注意到自己的眼睛在图上移动搜索。最初,你会注意到图上大小不等的黑白斑点,随后,一些斑点彼此连接。再过一段时间,斑点开始形成图案。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也可能是一瞬间就能看出这是一幅斑点狗的图像,甚至还注意到图像的空间深度。
有趣的是,一旦大脑识别出这幅图像,就不会再返回之前的状态。如果你再次看到这幅图,大脑在几毫秒内,就可以将它识别出来。
这类图画称为“抽象艺术”或“抽象绘画”。大约在1910年,“抽象绘画”首次出现,引发了争论和抗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不足为奇,毕竟我们想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图画表达的含义,这正是视觉感知的意义所在。
换句话说,视觉感知就是识别理解看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扫视物体形状,发现信息的关联和含义。我们只有找到这些内容才能感受到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
视觉感知是一个主动的智力过程,大脑需要构建图像信息的解读。在描述复杂的视觉感知过程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曾说过,“视觉是大脑触摸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的注视,都在进行着视觉信息的识别和理解。我们识别物体、人物、过程,以及时空中事件的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世界的经验模型。


视觉感知是高速的信息处理过程
包括神经生物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电脑辅视觉专家在内的研究人员,已经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光线眼睛视网膜成像后如何在大脑形成外界景象。在过去 20年里,方面的知识得到大幅增长。大脑中有几十亿的神经元处理视觉情息。我们视觉信息的处理速度超过了性能最高的超级计算机,所以也就不奇怪,至今仍未研发出可以替代视网膜的设备。但将来有天,这些设备将替代受损的视网膜,让盲人重见光明。
正因为人类拥有了视觉,所以我们只需睁开双眼就能看到斑驳陆离、色彩绚丽的立体景象,就能欣赏艺术作品,观看电脑屏幕或者沉醉于我们最爱的书籍。大脑根据特定的规则解读双眼接收的信息,让我们可以识别视野中的形状、颜色、阴影、运动、纹理以及物体。
在视网膜的平面上,排列着对光敏感的感光细胞,它们按照光线照射的强度不断处于激活或抑制状态,这些状态变化是视觉感知的基础。你可以将视网膜想象成电子显示屏,比如机场显示航班信息的大屏幕。
通过在激活和抑制状态之间的不断变化,视网膜上所有的感光细胞可以在几毫秒内重组成不同的图案。也就是说,视网膜本质上是大脑的一部分,任务是持续捕捉外界的光照变化。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排列方式让我们可以精确定位所看物体的位置。
除了视网膜持续接收光照信息,刺激感光细胞不断的状态变化,视觉感知还需要大脑的学习过程。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我们才能识别外界景象中的各种元素,比如形状、轮廓、线条、对比度,甚至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体验才能掌握特定物体的组合特征。
随着生命的成长,我们逐渐熟悉各种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学会了识别这些物体。很明显,记住之前的视觉体验是当前视觉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已经发生过的物体识别体验,我们对外界现实的视觉感知才变得可靠、可重复、可预测,我们才能感到安全和有序。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这种观察与理解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反映到了我们的语言中。例如,我们会使用“洞见”“视角”“观点”或“世界观”这类的词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6 02:57 , Processed in 0.0279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