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4|回复: 0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回帖

77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77
发表于 2024-11-7 20:2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失眠的中医概念
失眠亦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入睡,重则彻夜难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不得卧”、“目不瞑”的论述,认为本病病机为阳盛阴亏,提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法。《难经·第四十六难》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并就老人不寐的病机作了恰当的论述:“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卧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张仲景丰富了《黄帝内经》对不寐的临床证候和治法的论述,补充了阴虚火旺及虚劳病虚热烦躁的不寐证,首创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一直沿用至今。《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认为其病机“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浊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了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的病机,在服药上提出“日午夜卧服”的观点。《证治要诀·虚损门》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说明不寐病因与阳虚有关。《症因脉治·不得卧》详细描述心血虚与心气虚所致不得卧的症因脉治。
二、失眠的中医分类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不寐的病因概括为:“一日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情况,认为:“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
《证治要诀·不寐》认为:“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
三、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是暴受惊恐,亦有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所致。其主要病机是由于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情志失调
七情过极均可导致失眠。本病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藏神;肝藏血,血摄魂;脾藏意,主思,三脏功能失常,最易诱发失眠。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魂不能藏,火热上扰心神,魂不守舍而不寐,临床可见难以入睡,多梦惊扰;或见胁满、急躁易怒、善叹息之证。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心火扰动神明而见心烦不寐,临床可伴随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证;或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养心安神,症见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伴随可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缓弱。
脾胃不和
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功能受损,脾胃气机失常,胃气失和,阳浮越于外,以致睡卧不安。临床兼有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之证。《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肝胆郁热
肝胆之经有痰热内郁,痰火内盛,上扰心神,而致心烦失眠。临床可见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嗳气之证。心虚胆怯
平素心胆虚怯或暴受惊骇,神魂不安,善惊易恐,以致夜不能寐或夜寐不酣。心气虚则神失所养,心神不安;胆气虚,十一脏皆受其损,尤以心为甚,心神不宁而不寐。临床可兼见心悸、气短、自汗、易惊、多梦易醒等证。
久病体弱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而致肾阴耗伤,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而致心阳独亢,阳不交阴,或久病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气血亏虚而致心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临床可见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健忘、肢倦、神疲。
四、失眠与脏腑的关系
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失眠的病机不外心肝胆脾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五、失眠与心的关系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故心主神明,心藏神。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睡眠安稳,
若心主神明功能失常,则失眠多梦。
六、失眠与肝的关系
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肝藏魂。《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指出:“司疏泄者肝也。”肝气不畅,郁而化火,或痰热郁结于肝经,魂不能藏,火扰心神,神魂不守而失眠。《血证论·卧寐》曰:“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卧者…·
七、失眠与脾(胃)的关系
脾藏意,主思。《类证治裁·不寐》云:“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张氏医通·不得卧》有“脉滑数有力不得眠者,中有素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的记载,可见思虑过度,或饮食失调,伤及脾胃运化功能,气机失调,阳浮于外,脾血亏虚,心神失养,最终导致失眠。
八、失眠与肾的关系
肾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景岳全书·不寐》云:“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肾气亏,则肾阴不足,故肾水不济心火,心肾不交而失眠。
九、失眠的危害
本病以虚证多见,病程较长,病情较复杂,治疗难以速
效。若积极对症治疗,辨证求本,迅速消除病因,多可治愈,预后较好。若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可使病情更为复杂。若失治误治,可进一步损伤心脾,脾虚不化湿,加之心胆气虚,湿阻气机,痰浊上逆,蒙蔽心窍,神志迷蒙,不能自主而转为癫证;若肝郁化火,或心火炽盛,久治不愈,结为痰火,扰乱心神,上蒙心窍,神志逆乱,可发为狂证;若久治不愈,劳心伤神耗血,亦可演变为虚劳。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护胆的最佳时间。人如果长时间过子时(23点至1点)不睡,久而久之就会伤胆伤肝。初期表现为眼圈黑,眼睛干涩、疲倦、内凹,头晕、头痛,精神疲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脏腑失衡和各种病症。
目病: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出现视力模糊、老花、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血证: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症状。
肝胆方面疾病;子时胆要更替胆汁,胆经旺时人若不睡,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情志方面的疾病;过子时不睡易耗伤胆气,《黄帝内经》认为“气以壮胆”,胆气一虚人就容易惶惶不安,多疑、胆怯,久之则形成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志方面问题,甚至厌世、自杀。

心血管系统疾病: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的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受损,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肺脏方面的疾病: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而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症状,还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肾脏方面的疾病:亥、子、丑时(21点至3点)为一天的冬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应肾,肾主藏精,肝肾同源,过子时不睡觉易耗伤肝气、肾气,从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肾衰竭、不孕不育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下一代。
失眠的治疗原则
“安神定志”为基本治法。实证宜清心泻火,清火化痰,清肝泻热;虚证宜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1)辨证基础上佐以安神之品。
(2)用药注重调整阴阳,补虚泻实,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
(3)治疗结合情志调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5 17:54 , Processed in 0.0279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