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6|回复: 0

情志失调与失眠的关系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0

回帖

96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63
发表于 2025-2-20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鹊说中医丨中医优势病种——失眠 1.失 眠 的 定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
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 30min、睡眠维
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 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 6.5h),同时
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引起的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
知障碍。
2. 1 失 眠 的 中 医 病 机
失眠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目不暝,不得眠,
不得卧”。中医诊疗失眠历史悠久,理论丰富,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有其独
特优势。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与肝关系密切。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
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
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均可导致失眠。
2. 2 失 眠 的 西 医 病 机
目前失眠的发病因素的主要理论模型为 Spielman 提出的 3P(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
模型。易感因素主要是指遗传等生物学因素、个性特质及心理因素;具体如基础代谢率增高、
高反应性情绪、睡眠与觉醒相关性神经递质改变或容易紧张等。促发因素主要跟应激事件相关,
如生活变故、与人争吵等;也可以因为偶然的社会因素,如倒班、熬夜等;还可以由疾病诱发,
如外科、内科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等。维持性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认知、态度、行为等,如在卧
室或床上从事看电视、玩游戏等非睡眠活动、作息不规则、午睡时间过长等。当失眠障碍状持
续时,躯体和大脑皮质可处于过度唤醒状态,该状态会进一步强化慢性失眠。
3 失 眠 的 治 疗
目前西药诊疗失眠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CBT-I(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和相
关的非药物治疗是慢性失眠治疗的一线方案。西药治疗失眠,在改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方面
较为突出,在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但不足之处
是长期服用,易产生药物残留效应、认知功能损害、潜在成瘾性等不良反应。药物和非药物的
结合可实现疗效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恢
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病因治疗、CBT-I 和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必要时可
酌情给予催眠药物。
3. 1 失 眠 的 中 医 药 治 疗
肝火扰心: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
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热扰心: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
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温胆汤加减。心脾两虚:不易
人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脉细无力。归脾汤加减。心肾不交:心烦不寐,人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于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六
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心胆气虚: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
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3. 2 失 眠 的 针 灸 治 疗
针刺主穴: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
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
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
3. 3 失 眠 的 非 药 物 治 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他补充替代治疗等。心理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行
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IPT )、刺激控制疗法、松弛疗法等。物理治疗主要包
括重复经颅磁电刺激等。补充/替代性治疗主要包括锻炼、冥想、太极、瑜伽、气功等身心干
预。
3. 4 失 眠 的 其 他 治 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心、肾、肝、神门、垂前、耳背心。毫针刺,或揿针埋藏,或王不留
行籽贴压。(2)皮肤针法 自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第 1 侧线,用梅花针自上而下叩刺,
叩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 1 次。(3)电针法 选四神聪、太阳,接通电针仪,用较低频率,每
次刺激 30 分钟。(4)拔罐法 自项至腰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用火罐自上而下行走罐,以背
部潮红为度。
3. 5 失 眠 的 西 药 治 疗
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草类药物(BZRAs )、苯二氮卓受体激动
剂(non-BZDs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处方药加巴喷丁、喹硫平、
奥氮平等不推荐作为失眠治疗的常规用药。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普通褪黑素以及缬草提
取物等非处方药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因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治疗普通成人失
眠的常规用药。2017 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的用药方案为:(1)失眠患者首选
非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non-BZDs ),如右佐匹克隆;若 non-BZDs 类药物无效或患者依从性差
时,建议更换为另种短-中效 BZRAs。(2)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可酌情添加具有镇
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或帕罗西汀等)。
4 小 结
综上所述,失眠与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均密切相关。因此临证务
必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失眠诊疗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在失眠的诊疗中立足于生物一心理一社
会医学模式,从病因入手,全程干预,注重整体思维,个体化辨证论治,安全性高,无依赖性,
患者依从性好,临床疗效显著。可与西药协同增效,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西药的使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科 室 简 介 1、身心医学科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建立,主要开展失眠、
胃食管反流(胃胀、食欲差)、顽固便秘、焦虑、儿童多动/抽动,厌学、网络成瘾、情
绪障碍等青少年心理咨询,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瘫、月经不调、耳
鸣、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身心疾病的治疗。
2、科室秉承“中西结合、特色中医”治疗理念,凭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结合心理
量表计算机智能系统,从多维度、整体性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预后。达到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身体-心理-社会三维一体完美健康状态。
3、特色技术:主要通过运用心理咨询、中医特色技术(中药、针灸、推拿、耳穴压豆、
嵌针、火针、温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刀、挑刺、拔罐、刺络放血、
艾灸、刮痧、香囊、足浴)、现代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微波治疗、电针治疗)等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5 20:55 , Processed in 0.0342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