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1|回复: 0

中医调理心脑血管病的“万能方”:丹参+葛根+川芎,通脉化瘀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0

回帖

96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63
发表于 2025-2-24 1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脑血管疾病,是对现代生活威胁巨大的主病、急病、难病、恶病。
主病:患病群体多,诱发因素多。
急病:突发心梗、脑梗的病人,需紧急救治。

难病:致病机理复杂,至今没有完全搞明白,根治不了。
恶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数,长期占据病亡人数首位。
现代病理查明,心脑血管病绝大部分与“血”有关,不是缺血就是出血,通过心电图、心脏B超、冠脉造影、B超颈部血管检查、CT脑组织平扫等方法,较快发现病灶,而且有支架、心脑外科手术、预防和治疗药物等手段。
很多人认为现代医学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和患者的救星,其实遗漏了传统中医的贡献。
心脑血管疾病是很早就困扰古人的疾病,中医的叫法是中风、胸痹、偏枯、怔忡等,病机是血瘀,导致淤血不通,解决办法是活血化瘀,通脉散瘀,如同“疏通下水道”。
中医认为,中风、胸痹等病症,可区分为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寒凝心脉、正阳虚脱等诸多表现,以气滞血瘀和寒滞心脉最常见,秋冬季是发作的高峰期。

在治疗上,有气滞血瘀、气行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等认识;在治法上,解决基本病变——堵住了;解决眼前问题——脏器失荣;解决整体问题——气血阴阳失衡。做到三条:
1、心脑同治,病机是经络血脉阻滞;
2、虚实同治,既重视正气,又活血通脉;
3、痰瘀同治,病因与肝、脾、肾等关系密切。

由此,产生了一批可救急、可堪用的中医名药名方,如安宫牛黄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汤等,它们共同特点是通脉化瘀、气血顺畅。
中风、胸痹均是大病、急病,药力缓发、缓升的药材不合适,需要猛冲和缓补齐备的药方。中医摸索中找到了关键的组合。
它就是3味关键药:丹参、葛根、川芎,也是中医常用药物
丹参+葛根+川芎,是中医闻名的“颈三药”或“通脉三药”,它们组成的“铁三角”里,丹参、川芎在前面猛冲猛打,葛根是引导和缓补,共同通脉化瘀活血。
先说承上启下、左右联通的葛根,葛根是颈项不舒的首选药,上通下达,它的拿手本事是升腾、升阳气、促血气,中医认为它可以通过膀胱经将肾水引达头顶,打通脾胃之瘀。
由于葛根是藤蔓植物,中医认为其主经脉,通经活络,药粉甘白,主阳明,皮黑花红,合太阳,所以是太阳经脉之要药,能治诸痹。
后说根正茎红、通心活络的丹参,丹参是活血的名药,专调经脉,生新去恶,可破瘀化积,特别适用于心血管,而且从外形看,丹参和血管相似,丹参可打通血海之瘀。
再说善于走窜、行气活血的川芎,川芎可上行头颈,中通肝脾,下行肾水,赶走一切风邪、气郁和劳损,但拿手本领是治头痛,打通头面之瘀。
所以,丹参通心、川芎通脑、葛根引路,打通瘀堵,改善不通局面,达到活血化瘀目的。
用药需辨证加减,在丹参、川芎、葛根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少良方,著名的是三通汤。不过,使用该组合时,应避开相关的禁忌药物,含中药和化学药,遵医嘱服用,不可久服。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6 01:27 , Processed in 0.0284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