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有很多种红光治疗产品,各自的功率、光斑、安全等级都不相同选择时需要家长们做一些功课。 大部分情况下,功率高低与效能强弱呈正相关,但临床发现低功率同样有效,使用低功率红光治疗仪也可见到退轴大于0.4mm的敏感儿童,甚至小部分孩子高功率换为低功率后反倒效果更好。所以,近几年红光治疗的使用原则是,在追求有效的同时,尽量减少人眼功率。为确保安全,有时候我们会从低功率开始用,根据效果反馈,必要时逐渐升级到高功率。这时,功率可调的产品就更能满足临床需求。对于有些均匀光斑、安全性足够好的红光治疗产品,可以适当放宽对功率的顾虑,不必过分追求低功率。 还有便携性需要考虑。有的孩子住校,或者经常往返于不同的住处,这时候便携、可充电就成为刚需,目前已经有很多便携式产品可供选择。 还有多子女的家庭。如果几个孩子都需要使用红光治疗,那还得考虑设备后台的开放情况。有的产品考虑安全性和使用情况的监测,不允许一机多人用,4小时才允许开机一次。也有的产品呈开放状态,不限制使用,对于多娃家庭来说,就能节省一些经济支出。 还有使用的便利性问题也需要考虑。早晨那次照射非常重要,不能省,但孩子早晨的时间很紧张,如果设备需要扫码、联网或者操作半天才能开机,就不太理想。 有人说红光治疗仪技术含量不高,为什么一定要用医疗品牌? 医疗品牌指的是获得国家第二类医疗器械证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确要贵些,关于这个问题有如下的理解。 首先,现阶段红光治疗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对其未来持乐观态度,但仍需小心谨慎。通常家长们面对出现的问题会有些慌乱,对效果的评价也缺乏专业性,得依赖医生的建议去进行调整。医疗品牌的意义是能进医院,医生们研究得比较多,对其效能以及功率、光斑、稳定性等参数比较熟悉,出现效果不佳的问题时,也比较容易判断原因,可以做出适当调整其次,拿到第二类医疗器械证有一定的门槛,当下算是一个质控的保障。最后,以后红光治疗发展到“绝对安全”的级别时,对其参数的选择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大家就可以照着标准选择产品了。也许那个时候,是不是疗器械可能也航不再那公重要了。到那个时候,也许都不需要家长自己购务,学校里面就可以统一安排孩子们接受红光治疗子。 随着红光普及,这项适宜技术的生产和推广成本会快速下降,最终惠及每一个孩为近视防控的好帮手。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