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的营养和光的位置,是近视防控的重要因素。我们说眼睛会“追光”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其背后真正的原理是光线影响到了脉络膜。脉络膜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大部分的近视防控手段都是围绕脉络膜进行的。这一节我们就详细讲解一下这个主战场。
# `' r- |- @) U+ ^& G 阳光会通过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刺激脉络膜使其增厚。红光治疗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功效,这属于针对脉络膜的直接刺激方法。此外,光的位置是近视离焦的状态还是远视离焦的状态,会被眼睛感知到,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调控脉络膜的血流和厚度,这属于对脉络膜的间接刺激,是近视防控中重要的方法,值得我们仔细研究。8 [% L& ?; {( y/ b1 n
近视发展有一个“启动因子”,就是成像滞后。孩子在看东西的时候,成像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也就是“正视”时,效果肯定是最清晰的,孩子的视觉体验也是最舒服的;要是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前面,就是出现了成像超前,医学上称为“近视离焦”;相应地,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后面,就是成像滯后,医学上称为“远视离焦”。当眼睛看近距离的物体时,成像点自然后移,就更容易出现成像滞后。研究发现,成像超前时,脉络膜会增厚,成像滯后时,脉络膜会变薄(见图4-3)。: d* _/ M1 T7 A4 F7 {) ^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成像超前 1D 和滞后 1D,都是同等程度的模糊,那眼睛是如何判断像在前还是在后的呢?这个问题也是医生们非常好奇的。我们知道眼睛可以迅速判断出成像点的位置,其延迟是毫秒级别,秒杀最好的照相机,但其判断机制目前还没能彻底搞清楚,推测机制可能是纵向色差(LCA)原理(见图4-4)。视网膜上有红—绿一蓝三种感色锥体细胞,红光波长长则成像靠后,蓝光波长短则成像偏前。当红色的像比蓝色的更清晰,说明像是在前面,否则就在后面。
; ~3 N$ Y; A [5 }' D& G
6 p! C5 X: I1 j- m9 s( M
7 d/ C* c; k5 C9 q) z% X- z d+ [1 Z9 q- n
. q0 _5 |/ Y' ^1 f2 ?9 C
如果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成像滞后的情况占比很高,眼睛时常接受这种光学信号刺激,就会认为环境已经改变。眼睛为了适应环境,会启动一连串复杂的机制使得眼轴增长,并造成视网膜向后接近成像点,这就是近视发展的脉络膜血供理论。2 Q: Z3 N- o1 P% q* C
反过来,让孩子经常凝视望远,就会造成成像超前,使脉络膜增厚,这可以成为我们近视防控中的保护性因素。脉络膜增厚有两个收益:一是可以直接导致视网膜前移,光学眼轴缩短,如果能缩短0.1mm,就可以降低3 x! W; q9 O+ p# Z9 k/ A p. N
25度近视;二是提供了近视防御的盾牌,可以使近视发展的速度明显降低。前面讲过,假如我们让低度近视的孩子搬到大草原上,过上那种天天放羊、时时望远的生活,不用再近距离阅读,也不会有成像滞后的问题,的确可以让近视回退。可这毕竟只是一种不太实际的美好“愿望”,我们眼前的现实是孩子每天都避免不了大量的近距离用眼任务,而且很多孩子的用眼姿势、用眼习惯都不太规范,就算我们不断地提醒孩子去望远,也只能产生一点微弱的保护作用,不足以抵抗更多时间成像滞后带来的刺激,所以近视还是会继续发展。
* {3 }8 s ~& m; m& w 脉络膜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会用脉络膜增厚来表达近视的保护性因素,用脉络膜变薄来表达危险性因素。很多研究也发现,脉络膜厚度与儿童近视发展速度存在线性相关。但“增厚”的说法在一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专业人士心中可能会引发顾虑,尤其是眼底医生,可能会担心增厚的脉络膜引发黄斑病变。其实,一个正常的不近视的孩子,脉络膜本来就是厚的。现代的城市生活,大量近距离用眼,使得脉络膜丢失了很多。我们所说的脉络膜增厚,其实是把孩子丢失的脉络膜找回来。对于很多近视的儿童,我们穷尽手段,也还是无法把脉络膜恢复到完全正常的不近视孩子的水平。对“增厚”需要正确理解,不需要过度担心。7 z$ J! ~- a0 ?8 k9 `
有意思的是,脉络膜的厚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特定的时间节律发生变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白天眼轴更长,脉络膜较薄;晚上眼轴变短,脉络膜较厚。当然这种时间节律的变化是很小的,脉络膜最厚和最薄的点之间的差距也就只有0.02~0.03mm 而已。
8 [5 b/ d. q, L' P. _ 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既然眼轴增长更多地发生在上午,那上午就要尽量减少成像滞后的刺激,也就是要减少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减少扣分;到了下午和晚上,眼轴增长减少,正好是护眼的大好时机,那我们就可以多采用一些近视防控的加分项目,例如睡觉前应该做一点制造成像超前的雾视训练动作。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白天少刺激,晚上多保护”。% f. [1 r& S& _! }; m. `, H S
除了成像位置以外,成像的对比度也会影响脉络膜的厚度。有研究发现,当阅读浅色字体、深色背景的反对比度文本时,脉络膜会有所增厚,此现象可能与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 有关。有学者认为在暗色背景中阅读白色文本会刺激 ipRGC 相关的 ON 通路,使得脉络膜增厚;而在亮色背景中阅读黑色文本则刺激OFF 通路,使得脉络膜变薄。在纸质阅读材料中,反对比度的读物比较少见;但在进行电子阅读时,例如使用远像屏观看电子书,家长就可以为孩子设置反对比度的阅读环境,这对近视防控是比较有利的。
]. S1 u Z; `! {总之,脉络膜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脉络膜的厚薄决定了孩子未来眼轴的增速和近视的发展速度,是我们必须争夺的阵地。不顾脉络膜和眼轴,在其他成场上打得再好,也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4L法综合防控中的每一种手段,都对脉络膜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贡献,其中红光治疗可以给予脉络膜最直接的营养。8 V; ]3 M" \4 z# L8 w
6 t5 Z- _5 m6 Y" n8 }* d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