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最常见,及时治疗是关键 【常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 或鼻痒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 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大家会说,知道这些是风寒感冒症状没错,可是一到生病还是不会辨 证。因此我先一一解释一下上面的这些症状,帮助大家理解。 一旦了 解每个症状背后的故事,后面大家自然就会辨证了。 恶寒|风寒感冒为什么会出现恶寒的症状?这是因为身体是很有智慧 的,当遭受了风寒的侵袭后,身体会快速做出反应——关闭毛孔,防 止更多寒邪进来。身体启动这样的自我防御,虽然是件很正确的事情,但是它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是闭门留“寇”了,即把已经侵入 的风邪和寒邪关在我们的体表。风寒出不去了,便停在肌肤腠理之间,我们就会感觉怕冷,甚至冷得直哆嗦。 因此,如果感冒后出现身体怕冷的症状,就说明有寒邪停留在体表, 我们要用散寒的药(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有可能出现恶寒的 症状,是因为可能会同时受到寒热的侵袭)。 发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那为什么会发烧呢?有的医生说是因 为寒入里化热了,那么问题来了:寒邪就是寒邪,怎么到了身体里就 变成了热,就化热了呢?这是怎么变化的,能不能给个说法?
我个人也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解释。发烧并不是因为寒邪化热,而是我 们身体里的正气在跟寒邪抗争,它们开始打架啦!就好像有敌人破城 门而入,我们又不小心把它们关在里面了,接下来唯一的结果就是打 架,敌我斗争。 我方是谁?自然是我们身体里的正气,气血津液就是正气的主要战斗力。 一方面,敌我双方交战,打得热血沸腾、不可开交,气血的抵御导致 身体温度自然升高,能量都被调集起来加入战斗。因此发烧本身是正邪相争的结果,并不可怕。现代医学也反复强调发烧不是坏事情,是 身体的自我防御能力提高的一种手段,相当于练兵。 很多医家都说过,从不发烧的人,并不代表他们的身体一定好,有很 多人其实是身体抵抗力弱。为什么?正邪实力太悬殊,打不起来。敌人是被关进来了,可自己的士兵太弱,无力抵抗,结果敌军长驱直 入,直接进入身体内部了,跳过了发烧这个环节。 小孩子一旦感冒,就很容易发烧,甚至是发高烧,这和他们肾气足、 身体敏感有关。因此一感冒就发烧的症状,常见于儿童。 另一方面,从身体的角度来看,寒邪侵入后,身体的毛孔闭合,体内 原本需要散出去的热气也被密闭在内,热气不能外达,同样会导致体 温升高。 因此,当我们感冒后出现发烧症状时,别惊慌,这时候是正邪在交 战。我们不要急于用药退烧,而是要用药补充正气,同时打开毛孔给 邪气以出路。 一旦我方强大,敌人又有了逃跑的通道,自然溃不成 军,落荒而逃,战斗就此结束,收工。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在治疗发烧的时候,最重要的一 个观点就是给邪气以出路。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和,尽量减少破坏, 包括对正气的破坏。
正邪双方交战,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这种结果并不是最好的,对自 身损伤太大。我们治病的目的,只是让身体尽快恢复正常,而不是杀 死病邪。因此,只要赶跑它们就好了,没必要作太激烈的斗争。 目前,一发烧就用抗生素的做法,其实就是“杀敌一万,自损一万”。 大量寒凉的抗生素输入体内,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身体的温度下 降,但那不是祛邪外出,而是像从天外突然降了一场冰冷的大雨,把 敌我双方都暂时击倒了。 等大雨一过,正邪双方还会起来再战,因此就会出现反复高烧的症 状。邪气还在,正气已弱。反复几次后的退烧,不是邪气被赶走了, 而是正气再无反抗的力量。这时候邪气的残余部队就会深入人体,进 行其他破坏。 肺为娇脏,最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因此使用抗生素后的退烧,最容 易引发肺部疾病,比如喑哑、咳嗽、哮喘,甚至肺炎,迁延难愈。 无汗|身体感受外邪后,为了自保而赶紧关闭了毛孔,里面的热和寒 都散不出来,自然无汗。因此见到无汗,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时候毛孔 还是关着的,需要解表。只有把毛孔打开,邪气才能跟着汗一起散出 来。 肺主皮毛。肺的宣发功能,除了口鼻呼吸以外,还会通过身体的毛孔 与自然进行气体交换。所谓解表,其实就是用药助肺恢复宣发功能, 比如麻黄、紫苏叶或者生姜等,都是宣肺的常用药,可帮助身体把毛 孔打开。 头痛、肢节酸疼| 寒邪有凝滞、收引的特点,寒凝血瘀、寒阻经络都 是寒邪凝滞的体现。如果寒邪在头部、关节筋脉聚集的地方,就会出现气血不通的症状,不通就会导致疼痛。因此治疗感冒头痛、身疼时,往往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止痛的药,只要表寒一解,寒气散出去后,头身自然就轻快了。 鼻塞和流鼻涕| 肺开窍于鼻,且为娇脏,所以邪气从口鼻入,第一个侵袭的就是肺。肺要把邪气宣泄出去,但此时毛孔已经关闭了,只好通过鼻子来排寒,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流清鼻涕。既然如此,流鼻涕时,我们便不应该用药止鼻涕,因为这样相当于堵死了身体排邪的出 路。我们要做的只是驱邪外出, 一旦邪气没有了,鼻涕自然会止住。
之所以会出现鼻塞,主要是因为肺气上逆。肺气原本是要往下走的, 但是肺受损伤后,宣发和肃降功能就受到了影响,该往下的气不但不 下,反而往上冲,所以就有了肺气壅塞在鼻部的症状。 咽痒|咽痒一般来说代表风。也就是说,它这次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 寒邪的载体,也是邪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用药解表散寒的同时 还要疏风。很多感冒药里都有疏风的药,比如防风、荆芥、白芷等。 咳嗽|如何辨别是不是寒咳,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是走到外面,观察自己吹了冷风后,咳嗽是否会加剧。如果加剧, 就有可能是寒咳;如果没有加剧,反而感到嗓子变得舒适,不想咳嗽 了,则有可能是热咳。二是看痰,如果痰液清稀或者发白,则多半代 表是寒咳。三看舌苔,如果咳嗽的时候舌质不红、舌苔薄白,也多为 寒咳。 口不渴或者喜热饮| 口不渴是因为津液没有被损耗。 一般来说,寒证的病人体内温度低,不会灼烧津液,自然就不会口渴。即使口渴也想 喝热水,而不想喝冷水。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烧后体温持续升高, 耗损了体内津液,也会出现口渴的情况,那是津液亏虚的表现。 舌苔| 当寒证时,舌苔多为白色,代表有寒气。有可能薄白,也有可能白厚。 脉浮紧| 所谓浮紧,是指用手轻轻地搭脉,尤其是右手的脉,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脉跳得有力而快,很紧张,就像脉浮在皮肤表面一样,故 称浮脉。这说明邪气在表。 了解了这些症状背后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分析病情、看到病位,是我们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只要辨证正确,治疗思路、方向 和用药就都是套路了,可以对号入座,应手而愈。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 即用辛散温热的药,把寒邪给赶出去。 下面向大家推荐一些很常用、效果又好的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所有的药品在使用前请仔细辨证,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体服 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以下是风寒感冒中成药常见【注意事项】汇总,后文不再赘述。 1.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 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5. 服药三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 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风寒感冒颗粒 药品名称:风寒感冒颗粒
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 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 涕。 风寒,就是身体遭受了风邪和寒邪的侵袭,毛孔被关闭,邪气郁在体 表。此时就要用到宣肺的药解表。此方中麻黄、紫苏叶解表散寒,宣 肺平喘;防风、白芷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看到这四味药就知道,寒 邪和风邪都有驱散的通路了。葛根、桂枝这两种药都有解肌的作用, 就是把能量津液输送到肌肉筋脉。桂枝擅长解肌肉酸痛,葛根擅长解 受风寒后的肩颈、后背僵直疼痛。苦杏仁、陈皮、桔梗理气化痰,降 逆止咳,可以解决由感冒引起的咳嗽或者哮喘问题。甘草和干姜相配 伍,有补中生津的作用,可以帮助脾胃生化气血津液、补助正气。 从以上方药的功效来看,风寒感冒颗粒不仅仅可以治疗因寒而引起的 发烧、流鼻涕和身体酸痛等症状,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风寒咳嗽。 感冒清热颗粒 药品名称:感冒清热颗粒 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 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清热颗粒和风寒感冒颗粒的组方略有不同,解表药里少了麻黄, 多了荆芥穗和薄荷。其中荆芥穗香窜、气味轻扬,长于发表散风,为 方中君药;薄荷、柴胡疏风散热,另外还加了苦地丁与芦根,苦地丁 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此药在整体功效上和风寒感冒颗粒相比多了清散郁热的作用,即退烧 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因此这个药的名字叫作清热颗粒,但千万不要看 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它还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药。 正柴胡饮颗粒 药品名称:正柴胡饮颗粒 组方: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效: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正柴胡饮颗粒和小柴胡一样,都是被长期误用和忽略的好药。方中柴 胡和解表里,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陈皮理气化痰,甘草清咽利 喉,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生姜解表散寒、止呕降逆。因此同是 治疗风寒感冒的药,但正柴胡饮颗粒止痛和止呕的作用更突出一些。 感冒疏风片(颗粒、胶囊) 药品名称:感冒疏风片(颗粒、胶囊) 组方:麻黄、桂枝、苦杏仁、白芍(酒炙)、防风、紫苏叶、独 活、桔梗、谷芽(炒)、生姜(捣碎)、大枣(去核)、甘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 肢疲倦。 这个药的组方和风寒感冒颗粒很像,都有麻黄、桂枝、苦杏仁、紫苏 叶、桔梗和甘草。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和中” ,因为方中加了谷芽、 生姜和大枣。炒谷芽的功效为消食健脾,生姜、大枣健脾益气生津, 因此这个药和风寒感冒颗粒相比,健补脾胃、消积导滞的作用更明显。如果有人感冒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优先选用此药。
荆防颗粒 药品名称:荆防颗粒 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 苓、桔梗、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吐白痰。 此方中有三味药用得很独特,分别是羌活、独活和茯苓。其中羌活散 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茯苓利水胜湿、 健脾宁心。可见有了这三味药的感冒药,就多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除湿和止痛。如果感冒不仅仅是因为受寒,同时夹湿,比如在很 冷的天气里吹了风、淋了雨,或者在湿气很重的深山、海边受了风 寒,那么此时用荆防颗粒就特别对症。注意,此时的舌苔不但白,还 有可能是白而厚腻的,甚至是湿漉漉的,这些都是寒湿的表现。 川芎茶调丸 药品名称:川芎茶调丸 组方: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功效: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是治疗头风、头痛的要药;细辛除了散寒祛风这些比较普通的功效 外,还有通窍的功能。因此川芎茶调丸常用于治疗受风寒后的头痛和 鼻塞,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参苏片 药品名称:参苏片 组方:半夏、陈皮、大枣、党参、茯苓、甘草、葛根、桔梗、木 香、前胡、生姜、枳壳、紫苏叶。 功效: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用于体弱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 逆。 此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为止咳化痰的二陈丸组方。大枣、党 参益气补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前胡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和桔梗配伍, 一宣一降,既清肺热又排脓 痰;木香、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紫苏叶、生姜解表散寒,行气 和胃。 因此参苏片除了解表散寒以外,宣肺止咳、降气化痰的功效更为突出。如果辨证为风寒感冒后,出现咳嗽痰多,甚至胸闷痛的情况,用参苏片效果更好。 午时茶 药品名称:午时茶 组方: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 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桔梗、紫苏叶、厚 朴、红茶、六神曲。 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腹痛腹泻。 午时茶的组方很大,功效更强,应用的范围也更广。与其他风寒感冒 用药相比,午时茶除了疏风、解表、散寒、除湿以外,还能消积导滞、治疗积食或者受寒后的腹痛腹泻。因此如果大家出门旅游、出差、上学时想带些药在身边,强烈推荐午时茶,它可以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更实用。
小儿清感灵片 药品名称:小儿清感灵片 组方:羌活、荆芥穗、防风、苍术(炒)、白芷、葛根、川芎、 地黄、苦杏仁(炒)、黄芩、甘草、人工牛黄。 功效:发汗解肌,消热透表。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怕冷,肌表无汗,头痛口渴,咽痛鼻 塞,咳嗽痰多,体倦。 这个药名中有了“小儿”字样,很多人以为这是儿童用药,或者以为这 个药只有儿童才能服用。 其实不是这样的。中药不分男女老少,没有一味中药是依据性别、年 龄来使用的,只是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酌情加减用量。 一般来说,小儿的中成药剂量普遍小一些,而且多为口服液或者片剂,比较 容易给孩子喂服,口感上也会好一些。 因此大人能不能用小儿清感灵片呢?当然可以。这个药的特别功效在于清热的力度比较大,因此若是热证明显,不但发烧还有咽喉疼痛等症状,就可以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