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2|回复: 0

气虚质失眠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回帖

77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77
发表于 2024-11-15 15:4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虚质失眠患者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养心安神
一、膳食调养
1、食材之宜
●粳米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主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
[禁忌]糖尿病、干燥综合征、阴虚火旺者少用。
●牛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功效]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化痰息风。[主治]贫血,久病体虚,营养不良,术后体虚。[禁忌]高血脂、湿疹、疮毒、瘙痒、肝肾炎者忌用。
●乌鸡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脾经、肾经。[功效]温中益气,补肾填精,养血乌发,滋润肌肤。[主治]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崩中带下,月经不调,脾虚滑泄,消渴久痢,癌症。[禁忌]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者忌用。
●鳝鱼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
[主治]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子官脱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痔疮出血,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禁忌]高血脂、湿疹、疮毒、瘙痒、肝肾炎患者忌用。
●大枣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功效]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主治]营养不良、心血管病、癌症。[禁忌]糖尿病、急性肝炎、龋齿者忌用。
2、药膳
●红枣核桃粥
[材料]大枣10枚,核桃粉10克,粳米15克。
[制作]大枣洗净去核,与核桃粉、粳米一同放入锅内,
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米烂粥稠。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龙眼大枣饼
[材料]龙眼肉15克,大枣10枚,葡萄干10克,花生
仁10克,黑芝麻5克,麦胚粉100克,白糖20克。
[制作]将龙眼肉与葡萄干洗净,花生仁炒熟,大枣洗净去核,一起切碎,将麦胚粉用开水稍烫,加入上述原料后,
揉和均匀,制成薄饼,烙熟。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助眠。
●苹果桂圆羹
[材料]苹果1只,桂圆15克,银耳10克,大枣10枚,冰糖20克。
[制作]苹果去皮切块,桂圆、大枣清净去核,银耳发泡去蒂,锅内加水,放入银耳、红枣,煮沸后改用文火炖25分钟,再加入桂圆和冰糖,待冰糖溶化后加入苹果,再度煮沸,盖上锅盖,小火慢炖,待汤微微变稠、苹果半透明即可。
[功效]益气生津,润肺清肠,安神益智。
●莲子瘦肉煲
[材料]莲子30克,猪瘦肉200克。
[制作]莲子洗净加水适量,煮半小时,猪瘦肉切块放入锅中煲至熟烂,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益气,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山药莲子汤圆
[材料]山药粉80克,莲子20克,红糖15克,糯米粉300克。
[制作]莲子煮熟,捣烂,然后和山药粉与红糖为馅,用糯米粉如常法制成汤圆。
[功效]健脾益智,宁心安神。
●山药乌鸡汤
[材料]乌鸡250克,山药100克,莲子15克,枸杞5克。
[制作]乌鸡切块,山药切块,将鸡块、姜片放入锅中翻炒至鸡块变色,肌肉收紧,将炒好的鸡块放入慢炖锅中,加入适量开水,放入山药、莲子,加盖,小火慢炖2小时,之后加入盐调味,并放入枸杞。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红枣桂圆燕麦粥
[材料]大枣10枚,桂圆干20克,燕麦30克,粳米30克。
[制作]将大枣、桂圆干、燕麦、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然后关火放入外锅中加盖焖3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养血安神。
●莲子羹
[材料]莲子30克,大枣10枚,花生仁20克,冰糖20克。
[制作]将莲子、大枣、花生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炖25分钟,再加冰糖即可。
[功效]益气安神。
●红枣茯苓龙骨汤
[材料]瘦肉250克,猪脊骨200克,红枣10克,核桃仁10克,茯苓10克,枸杞5克。
[制作]猪脊骨洗净,切块,茯苓、核桃肉洗净,葱切花备用;猪脊骨沸水汆烫去血水,捞出洗净备用;砂锅装水大火烧开,放入猪脊骨、瘦肉、茯苓、红枣、核桃仁、枸杞、老
等材料,煲两小时后加盐、鸡粉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安神。
3、药茶
●参芪红枣茶
[材料]生晒参3克,黄芪15克,大枣10枚。
[制作]将以上各味加开水煎煮30分钟后温服,可反复煎泡代茶饮用。
[功效]补气健脾,安神助眠。
●四君五味茶
[材料]生晒参3克,白术5克,茯苓5克,甘草3克,五味子5克。
[制作]将以上各味加开水煎煮30分钟后温服,可反复煎泡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益肺,滋肾安神。
●黄芪合欢花茶
[材料]黄芪30克,合欢花3克。
[制作]将黄芪煎煮取汁350毫升,冲泡合欢花饮用。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解郁。
[制作]将党参、茯神煎煮取汁350毫升,冲泡花茶饮用。
●党参茯神茶
[材料]党参30克,茯神15克,花茶3克。
[制作]将党参、茯神煎煮取汁350毫升,冲泡花茶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宁心安神。
●大枣炙甘草茶
[材料]大枣10枚,炙甘草5克。
[制作]将大枣、炙甘草用开水冲泡饮用。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二、中药调养
气虚体质失眠患者中药的调养应在补气的基础上安神定志。补气时应当注意由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而补气之品容易碍胃,故补气的同时应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使补而不滞。补气的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其中四君子汤为补气基础方,参苓白术散为培土生金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为气虚发热的代表方,玉屏风散为益气固表的代表方,生脉散为气阴两伤证代表方。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等。
1、人参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脾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用于急重症,剂量可酌增为15~30克。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克。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与莱菔子同用,不宜同时吃白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气之力。
[性能特点]元气起于肾,上及于肺,为人体生化动力之源泉。本品功擅大补元气,元气充沛则血旺津生,神安智增,故可用于气血亏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证。
[药理作用]本品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
2、党参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使用注意]气滞、肝火旺盛者忌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
[性能特点]既善补中气,又善益肺气,为治疗脾肺气虚证最常用之品。气能生血,气旺津生,故又具养血、生津之效,亦治血虚津亏之证。
[药理作用]本品水提和醇提物能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并有抗惊厥作用。
3、黄芪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60克。益气补中宜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忌用。
[性能特点]既善补益脾肺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又善升举阳气。
[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和黄芪多糖有保肝、改善肾功能、利尿、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造血功能、抗衰老、抗应激、解毒、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3、白术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慎用。气滞胀闷者忌用。
[性能特点]功擅补脾益气而燥湿,为健脾要药。
[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有强壮、调节胃肠运动、利尿、降血糖、保肝、抗凝、扩张血管、降压、抑制细菌和真菌等作用。
4、甘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湿盛胀满、浮肿者忌用。反大戟、芫花、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
汇性能特点]具有补脾、润肺、解毒、缓急、和药等作用故应用广泛。
[药理作用]本品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均有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镇静、保肝、解毒、解热、炎、抗心律失常、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5、山药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250克。研末吞服,每次6~10克。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而有积滞者忌服。
[性能特点]既能补气,又可养阴,为平补气阴之良药,适用于气阴不足之证。
[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有降血糖、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增强雄性激素样作用。
6、刺五加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微苦。归脾经、肾经、心经。
[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强腰,养心安神,化痰平喘。
[主治]治心脾两虚,血虚体弱,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者。
[用法用量]煎服,5~12克。
[使用注意]热证、实证忌服。
[性能特点]能养心安神,以治心脾两虚之心神不宁证。
[药理作用]刺五加水提液、醇提液均有镇静作用。
三、穴位按压
1、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取穴]用拇指按压胫骨外侧缘中部沿胫骨外侧缘往上移,当移至近膝下时有一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住,拇指尖下即是足三里。
[主治]胃痛、呕吐、噎、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按压]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1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取穴]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主治]治心脾两虚,血虚体弱,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者。
[用法用量]煎服,5~12克。
[使用注意]热证、实证忌服。
[性能特点]能养心安神,以治心脾两虚之心神不宁证。
[药理作用]刺五加水提液、醇提液均有镇静作用。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狂病证、癔病等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按压]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四、运动保健
适宜柔缓的运动,应循序渐进,宜在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平时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亦可练习“吹”字功,双腿并拢直立,双手交叉上举过头,弯腰,双手触地、继而蹲下,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属于“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有固肾气之功效。
五、起居调摄
热则耗气,故气虚质人夏当避暑;冬当避寒,以防感冒;避免过劳伤正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5 17:28 , Processed in 0.0315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