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回复: 0

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热时节养生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0

回帖

96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63
发表于 2025-2-20 15: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万物不但遵循着相同的规律,而且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五脏虚实强弱与四时气候变化也有着密切联系,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虽已立秋,但仍未出伏,“秋老虎”仍存盛夏余威,天气仍然炎热,心脏疾患,尤其是阴虚阳盛的心脏病患者,往往在此时加重,对于心脏病患者,炎热时节予以适当调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炎热时节心血管疾病高发
(1)气温高,心率加快,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气温升高时,人体为了散热而扩张体表血管,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加重患者病情。(2)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流失增加,如饮水量不足会促使血液粘稠,血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易引发急性心梗。(3)天气炎热大家喜吃冷饮、喝冰水等,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症状,汗多水分丢失易引起钠、钾等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纠正,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从而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等。(4)暑热易伤心气,容易导致心火过旺,使人急躁,容易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昼长夜短的季节特征,让人们的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导致血压波动和循环障碍,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炎热时节饮食之道
1炎热时节饮食宜“省苦增辛”炎热时节平素饮食可适量摄入苦味食物,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效,但过量食用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导致心火过旺;亦可适量摄入辛味食物,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食物;适量摄入通经活络食物,辛味食物如辣一些的萝卜,以及葱白、姜、蒜等,具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效,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辛味食物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病情。
2炎热时节养生饮食宜清淡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热时节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荤腥、辛辣、质硬的饮食。宜多吃果蔬,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多吃些新鲜果蔬,以补充维生素,特别是钾的补充。宜清热利湿,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热时节饮食应适量补充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黄瓜等。宜补充蛋白质,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热时节饮食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三、炎热时节起居之道
顺应昼夜变化,人们的起居应该顺应夏季昼夜的变化规律,保持情绪快乐,精神饱满。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夜晚睡觉,早晨早起,顺应阴阳消长,避免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增加午休时间,心脏病患者尤其应安排好午睡,调查表明,午饭后小憩30分钟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调整午休时间,立夏之后,中午1-3点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容易出汗,消耗体力,极易疲劳。避免突冷突热的温差变化,要避免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调的过低,以防感冒,因为心血管病人一旦感冒,不但会加重病情,有时还能诱发病情的变化。

四、炎热时节适量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热时节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早晨运动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早晨运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度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下午4点~5点或晚饭后锻炼。炎热天气需控制运动强度,炎热时节人体能量消耗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增加心血管负担和耗氧量。户外运动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随身携带适合自己的急救药物,以便必要时紧急服用,确保安全。

五、炎热时节情绪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忌大怒和大喜,怒则气上,大喜伤心,愤怒和过度喜悦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情况,因为这些情绪变化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心情烦躁加重病情,在暑热时节,人们很容易心情烦躁,这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宜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暑热养生的重要一环,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可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六、炎热时节需监测病情遵医嘱服药
调整药物剂量,温度升高,全身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较平时降低,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根据自身血压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减少利尿剂使用,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电解质丢失,因此使用利尿剂降压极易发生低血钾,最好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必须使用的患者需注意补水补钾。监测电解质平衡,炎热时节,人体出汗多,电解质丢失,使用利尿剂降压易低血钾,必须使用利尿剂的患者需注意补水补钾,监测电解质平衡。遵循医嘱服药,心血管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增减或停止用药,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防意外。提高防病意识,切莫忽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先兆,中老年人在天气炎热时经常出现胸痛、心悸或头痛、眩晕、一过性晕厥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5 20:27 , Processed in 0.0293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