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9|回复: 0

红光(哺光仪)安全吗?(二)

[复制链接]

307

主题

0

回帖

1030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030
发表于 2024-8-20 1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vender 于 2024-8-20 10:27 编辑

我们经常讲,用红光要重参数、轻品牌,红光参数是决定红光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关于红光参数,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功率,另一个是光强。今天重点和大家学习光强分布背后的原理。

除了功率以外,影响红光安全的还有光束的设计。光束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光束的形态和发光光源的形态,最终决定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态。激光发射之后,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到达视网膜上投影的样子,也是严重影响红光安全的因素。

在光束里面,有相对高光强的地方,有低光强的地方,我们叫光强分布。光强分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斯分布,激光由一个点光源发射出来不做处理,中央有一个高亮点,这是传统红光的分布形态。更好一点的光束叫平顶光束,是激光打出来之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它是平的,没有明显的峰值,光强相对均匀,是更好的光强分布。
​我们的眼底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不同的激光光束到达每个细胞的光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影响红光安全的因素,一个是到达网膜总共的光能,另一个是某个细胞或者是光强最高的那个细胞得到的光能。

这有点像我们在一张桌子上放一个秤砣,如果秤砣底部非常平整,放在桌上会比较安全。但想象一下,如果这个秤砣下表面是尖的,是不是桌上某一个点就会被压迫?那可能这个点就会受伤。

红光的主要区别是光源,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光源,从一个点光源发射出来,那么它在视网膜上投影仍然是一个点,眼睛上的投影成像也是很小的点;如果光源是一个面光源发射出来,视网膜投影是一个小面儿,在眼睛上的成像肯定也是一个小面儿;如果光源是一个弥散的大光斑、体光源,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一定也是一个大的光斑。这就是光源跟投影之间的关系。​
点光源发射出来没有做其他改良,光源、目镜投影是很锐利的,目镜投影中央会有一个高亮点,周边慢慢暗下去,我们称高斯光束。这种光束不能给高功率,因为总功率高,中央功率会更高,就可能对中央某些细胞产生一些影响。

改良一下,把点光源变成小光源,形成一个接近平行的光束,光斑中央没有高亮点,安全性有所提升,但是目镜投影亮暗交替,并不是完全均匀的。相当于桌子上的秤砣,原来是一个尖儿承受重力,现在是一个相对均匀的面承受重力,我们称这个为平顶光束。

​再做改良,就是在面光源的基础上做一个漫透射处理,形成一个均匀发散的一个光斑,这时候肉眼看到是一个大光斑,目镜投影也是大光斑,光斑中央均匀度变高了很多。所以相当于秤砣的接触面更钝了,不过还做不到每个点完全一样,不是完全的均匀,但是安全性大幅提升了。在2022年做了这种优化改良以后,观察使用它的孩子大概有900多个。按照以前的红光经验,异常光斑的出现概率大概1/200,会停用;相对更多的孩子出现后像时间过长,也需要停用。在追访使用改良红光的900多个孩子中,发现后像长的这种情况还有,但是概率明显降低,大概有原来的1/5;而异常光斑的情况基本消失了,大概是原来的1/10;结构性损伤,在改良后就不太可能发生了,因为激光已经由高方向性变成了弥散慢透射。所以现在看,改良后红光的安全性明显的进步。

​在未来,我们追求的是绝对均匀的光斑,甚至是一些体光源。像我们的太阳,就是一个绝对均匀的体光源发光体。体光源发出的光斑,每一个点都一模一样,非常均匀。这是我们追求眼底绝对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

​总结一下,提升红光安全性有两个方法:降低功率、改良光束设计。其中,光束设计改良更加重要,均匀、弥散漫透射、去激光化,把一部分激光属性去掉,不需要高方向性,只保留我们想要的高光强。这些改变,从现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临床经验看,安全性大有改观。

​我们以前用红光还是有所顾虑,要跟孩子和家长密切沟通,关注孩子的后像消退时间以及眼前的异常光斑。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仍然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随访。现在红光做了改良之后,弥散发光体、去激光化,我们宏观的担心终于可以放下来。改良红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严重的眼底损害几乎不可能发生,医生处方这些红光的心情要比之前轻松很多。红光改良后,它的效能更好,起效更温柔,甜蜜期更长,退轴更持久。所以这是未来的一个正确方向,红光向着绝对安全在昂首迈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6 03:18 , Processed in 0.0304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