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回复: 0

早生华发不用怕,中医调理脏腑气血让白发返黑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0

回帖

96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63
发表于 2025-2-20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白是指头发早白,或伴有头发稀疏脱落、干燥无光泽、枯黄易断的一类病证。“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头发能反映个人的健康状况,传达疾病的信号,头发状况若得不到重视,则有可能延误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害。
头发反应五脏气血盛衰关于发白,以头发早白,或伴有头发稀疏脱落、干燥无光泽、枯黄易断为主要症状。应排除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变引起的发白,如甲亢、贫血、硬皮病、皮肌炎、大病久病、手术后等。中医认为,发白常见原因主要有: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禀赋虚弱、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七情失节,五志化火,热伏荣血,风气内生,使头发失于荣养。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肝脾肾功能异常,气血失调,发失所养。禀赋素弱,元气不足使毛发生长无源。饮食不节,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滋生湿热,熏蒸于上,致毛发不固。在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头发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头发的颜色枯荣能直接反映出五脏气血的盛衰。《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指出头发的生长有赖于肾气的强弱,人的毛皮是由肺之经气所滋养,肺之盛衰,可从毛发颜色枯荣来推断。《难经·二十四难》有云:“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于骨髓……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认为头发的生长和肾气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侯》中记载,“发是足少阴之经血所荣也,血气盛,则发长美;若血虚少,则发不长,须以药治令长”。强调毛发的正常生长不仅需要肾气强盛,亦需要血液的濡养。《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认为胃气衰弱,不能化生气血濡养毛发,则可制脱发。

辨证调养关于发白,中医的调养原则首辨虚实:虚证以补气血、补肝肾为主;实证以清热、化湿、疏肝为主。气血亏虚主症:头发早白、干枯或焦黄,头发稀少,发色无泽,伴肢倦神疲、头晕、唇甲不华、心悸健忘、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食疗:莲子龙眼粥。莲子20克、龙眼15克、糯米30克,一起煮粥。肾精不足主症:头发早白、干枯或焦黄,头发稀少,发色无泽,伴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法: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偏阳虚者,治以补肾助阳。食疗:淮山枸杞粥。淮山药10克、构杞子10克、芡实10克、大米50克,一起煮粥。湿热内蕴主症:头发早白,稀少脱落,头皮瘙痒、油腻,头屑多,伴四肢困重,口苦黏腻,纳呆,胸闷腹胀,口渴不欲饮,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湿。食疗:薏米百合绿豆粥。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一起煮粥。肝气郁结主症:头发早白、干枯或焦黄,头发稀少,发色无泽,伴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理气。食疗:红枣莲子玫瑰粥。红枣10个、莲子30克、玫瑰6克,一起煮粥。

日常调养生活调摄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外出时避免紫外线直射头部,注意头发的清洁,洗头时不宜用指甲抓搔,以免损伤头皮;平时保持心情愉悦、心胸开阔,适时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饮食 宜多样化,富有营养,如瘦肉、牛奶、鱼肉、鸡蛋、豆制品、谷类、新鲜蔬果等;尽量不食或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如烧烤、油炸食物等;尽量不食或少食寒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品等。理疗 耳穴(肝、脾、肾、角孙或阳性压痛点);推拿(手指点穴:背俞、脾俞、肝俞、关元、百会)。
作者介绍
王文辉治未病科(健康调养门诊) 主任中医师
199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东莞市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理事,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评东莞市名医,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自1998年起一直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第一线。传承发扬各家,各流派的优秀经验,长期致力于健康调养,慢性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对脾胃病、老年病和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积累较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防治慢性疾病,如亚健康、体虚易感冒、汗症、消瘦、消化不良、口腔溃疡、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腹泻、顽固性呃逆、慢性疲劳、失眠、功能性便秘、“三高”肥胖、腰酸尿频怕冷、颈椎病、腰腿痛等。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6 04:42 , Processed in 0.0279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