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自身供血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内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后果。01好发因素年龄与性别
40 岁以上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升高,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可能与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关。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会促使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高血压
血压长期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压大于等于 140/90mmHg 者,患冠心病风险是正常血压者的 3 - 4 倍。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可引起脂代谢异常,同时血小板功能异常,易形成血栓,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2 - 4 倍。吸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血管壁缺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 2 - 6 倍。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内脂肪堆积,常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体重指数(BMI)≥28kg/m² 为肥胖。家族遗传
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男性发病年龄小于 55 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 65 岁)的亲属,个体发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遗传因素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壁功能缺陷等有关。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高热量饮食等,也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长期精神紧张可使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高热量饮食易引起肥胖、血脂异常。02中医治疗冠心病
心血瘀阻证
症状为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舌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法为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剂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等。气滞心胸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苔薄或薄腻,脉弦细。治法为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包括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等。痰浊闭阻证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治法为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代表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石菖蒲、陈皮、枳实等。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治法为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方剂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有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甘草、通草、枳实、厚朴等。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等。心肾阴虚证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治法为滋阴清火,养心和络。方剂用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常用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等。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治法为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代表方为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药物有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等。03西医治疗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类药物
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β 受体阻滞剂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发作。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西医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依那普利、缬沙坦。硝酸酯类药物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手术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04冠心病中医养生
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过度的愤怒、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气血逆乱,加重心脏负担。日常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舒缓情绪,宁心安神。如欣赏舒缓的古典音乐,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使身心放松。
饮食调养
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控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 6 克。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粗粮(如玉米、燕麦、荞麦等),保证营养均衡。 食疗方: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作用的食材制作食疗方。如山楂粥,用山楂 30 克(鲜者 60 克),粳米 100 克,砂糖适量。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可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
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太极拳动作舒缓,可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起居有常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夏季避免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午睡对心脏健康有益,可适当午睡 30 分钟左右,减轻心脏负担。
中药调理
对于体质虚弱或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丹参、黄芪等,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黄芪可益气扶正,增强机体抵抗力。但需注意,中药调理应根据个体体质辨证用药,不可自行随意服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