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痿论》谓:“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则谓:“诸血者皆属于心”。脉为血府,与心相连,使血畅流脉中,环周不休。若外感寒热,邪伤气血;或情志不和,气滞血阻;或生活失节,痰淤内生阻脉,或久病气弱,均可致使气血失衡。脉中血行受阻,淤阻脉道,则发胸痹心痛;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则发惊悸。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气滞血阻所致。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素问》中曾记载“心主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是整个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和中心,是保证血脉通畅的“生命之泵”。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脑血管疾病多源于气滞血瘀,其防治亦从气血入手。 1、调理气血:中医认为心脑血管问题与气血不足或气血不畅有关,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补气血、活血化瘀等方面,以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2、调理阴阳:中医认为阴阳失衡也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功能,因此中医治疗心脑血管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阴阳平衡问题,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促进心脑血管的健康。 3、调理精神:中医认为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包括调理精神,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保持心态平稳。 4、调理脏腑:中医认为心脑血管问题也与人体内脏腑功能有关,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包括调理脏腑功能,如肝、肾、脾等。 温馨提示:中医的优势是讲究望闻问切,辨证施治,需要根据不同体质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调理治疗。因此,建议心脑血管患者采用中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及早关注心脑血管疾病,不要等到有病才治。
中医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适度运动:凡事要适度,运动也要有节制,锻炼身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以急于求成。 2. 食疗:平淡为宜,少吃咸食及含有胆固醇高的食品,少吃甜食,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的发生,血管堵塞适合吃含钾的食品,能减轻钠的有害作用,促进钠的排出。 3. 保持心情愉悦: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会导致供血的紊乱。 总之,中医治疗心脑血管问题注重从整体上调理人体各方面因素,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中医治疗心脑血管问题也强调预防,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饮食均衡、保持情绪平稳等,以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