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1|回复: 0

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复制链接]

307

主题

0

回帖

1030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030
发表于 2024-10-10 12: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集合定义
定义:是指人眼在注视远、近不同距离物体时,为了使物体能随时准确地落在两眼正常的视网膜对应点上,两眼轴内转保证双眼单视(立体视)。
两眼不停地调整视轴的聚散度,当两眼向无限远注视时,为功能性休息,此时,两眼视线平行,故两眼的集合角为零。物体愈近,集合愈强。
二、双眼单视与复视
1.双眼单视——人眼能看近又能看远是由于调节作用,一只眼也能看远看近,但没有立体感或立体感较差,当双眼同时视物,才能产生立体感。其原理:当物体在正前方,而左右眼所注视的位置并非完全相同,传到大脑后才能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影像。在注视近物时也是一样,双眼向内集合,使物体均成像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合成一个影像,大脑把双眼影像融合成为一个影像的能力,叫双眼单视(立体视)。
比如做一实验:两手各拿一只圆珠笔,双臂向前伸直后,在大于两肩距离时,闭上一只眼,两手的笔尖快速相向,两笔尖碰不到一起。当双眼睁开时,再做上述动作,两笔尖很容易对准。这就是单眼无立体视,大脑不能准确的测试距离,而双眼就不同了,视物有立体感,大脑可准确的测试出两者距离以及准确方位使笔尖对准。
2.复视——如果一眼看物体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成像,而另一眼在偏离中心凹成像,则大脑同时出现两个影像,这样的现象叫复视。如一眼在黄斑中心凹成像清晰,另一眼在黄斑中心凹附近成像,感到模糊,若强迫注视,会引发眼球疼或头疼症状。
三、集合远点与近点
1.集合远点:视轴平行,不用集合两眼能看清物体所在之点称集合远点。也是集合力最小时,目标所在最远一点。
2.集合近点:当集合作用达到最大限度时,移进物体则出现复视,此时物体所在之点为集合近点。也是集合最大时,目标所在最近一点。

3.集合近点测量:让被检者双眼以近用视表最佳视力上一行为注视目标,由远向眼前慢慢移动,移至目标出现复视,这时测量视力表到眼前距离,即是集合近点。在客观上到此时,被检者的一眼就开始外转,一般正常人眼的集合近点为5~10cm,若集合近点太远,则表示调节滞后;若集合近点太远,则表示调节滞后;若集合近点太近,则表示调节过度。
四、眼的屈光与调节、集合的关系
1.正视眼的调节力与集合力一致。
注视物体距离
1m
50cm
33cm
调节力
1D
2D
3D
集合力
1ma
2ma
3ma
正视眼的调节力与集合力一致,互相协调。
2.近视眼注视物体时所使用的调节力以其近视度增加而减弱。

-1.00D近视眼注视距离
1m
50cm
33cm
调节力
0
1D
2D
集合力
1ma
2ma
3ma
调节力与集合力处于不协调状态,集合≥调节,眼易产生外斜视。
3.远视眼注视物体时所使用的调节力以其远视度增加而加强。
+1.00D远视眼注视距离
1m
50cm
33cm
调节力
2D
3D
4D
集合力
1ma
2ma
3ma
调节力与集合力处于不协调状态,调节>集合,眼易产生内斜视。
参与调节作用的组织:晶状体、睫状肌、悬韧带。
五、调节功能异常
调节功能异常为:调节麻痹与调节痉挛
1.调节麻痹:当眼使用麻痹剂(托吡卡胺滴眼液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阿托品滴眼液)滴眼后,睫状肌得到麻痹,无调节作用。
2.调节痉挛: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为调节痉挛,此时只适合近视,而难以看清远处物体。
3.调节痉挛缓解
(1)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麻痹性滴眼液(俗称散瞳)滴眼后,睫状肌松弛使调节痉挛缓解;
(2)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本品作用:有外周M胆碱受体阻断作用,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比阿托品药力弱,有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眼循环的作用。可解除睫状肌痉挛,促使视力改善。注:有扩瞳作用、抑制腺体分泌作用,但极少产生中枢兴奋;
(3)经常使用直线训练仪做训练缓解眼调节;
(4)经常做“晶体操”或远眺可使眼调节得到缓解;
(5)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可使调节得到缓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5 23:53 , Processed in 0.0290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