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脉络膜这个主战场,进行近视防控还有第二个战场,就是晶状体一睫状肌联合体。晶状体是一个有弹性、可变焦的凸透镜,它是一个没有主动力量的器官,通过数百根 蛛丝一样的绳子—悬韧带,连接在周围一圈的睫状体上。晶状体和睫状肌关系非常紧密,晶状体由睫状体里面的睫状肌进行控制(见图4-5),两者组成了一个联合体。睫状肌分为三部分结构:环形纤维、纵行纤维和放射状纤维(见图4-6)。- p, R6 m& R3 i4 H3 w% f
& Q6 H* V/ `- V) e+ j
; X$ F# ^: {, |; Z8 s+ a( t4 M/ s) y* X+ R4 L8 N* w% q
" @! G; ~( w- V' B: L* H2 b
% F+ t. r( j# b1 ~
环形纤维是主力,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其充分收缩带来的调节幅度可以达到16D,也就是通常说的1600度。环形肌环绕晶状体一圈,在环形肌肉收缩时,睫状环缩小,晶状体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会变得比较凸,届光力增加,成像点从后向前税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正向调节”。在环形睫状肌放松时,睫状环扩大,晶状体感受到拉力,会变得比较平坦,屈光力减小,成像点从前向后移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负向调节”(见图4-7)。这里需要注意到,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有时候需要聚精会神,努力凝视才能看清,这个看似努力的过程,其实是眼睛里的睫状肌放松的过程。而我们移近了看时,感觉很轻松很清楚,但这个看似轻松的过程,却是眼睛里的睫状肌努力收缩的过程。! K- z- d% q2 ^
除了环形纤维,睫状肌还有纵行纤维和放射状纤维。纵行纤维参与房水循环,与近视防控的关联不是很密切,而放射状纤维非常微弱,长期被忽视。" C5 X* `# w/ q" p. ?) V! N
在很多眼部解剖书以及插图中,甚至都找不到这根肌肉的描述,但在近视防控的研究中,这根弱小的肌肉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5 }& A" `5 ~# P1 s9 u 从睫状肌的解剖结构看,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是环形肌肉收缩的结果,是一个主动发力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训练这根肌肉,强化正向调节的能力。而晶状体变薄,屈光力减少,则是环形肌肉放松的结果。
. \7 y/ c! ?* q" g# l: ?既然是放松,传统理论认为,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有极限的,因为我们通过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但却没办法训练肌肉放松的能力。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等散瞳药物可以使得睫状肌完全放松,被认为是放松的极限,此时调节力为零,所以散瞳验光所测得的近视度,通常被认为是真性近视,度数没有再降低的可能。1 z$ i- Y0 z: S5 ^
随着近视研究的深人,弱小的放射状纤维逐渐引起关注,因为放射状纤维的走向与环形纤维垂直,它的收缩可以直接拉伸晶状体,提供与环形纤维措抗的力量。虽然放射状纤维很弱小,但毕竟这是一种主动拉伸晶状体的力量,只要是主动的,我们就可能通过某种训练去强化它。在环形肌纤维完全放松时,晶状体很扁平,这时候测出来的度数就是我们说的真性近视度。如果此时放射状纤维能再贡献一点点力量,让晶状体再继续扁平一点,鉴于晶状体本身是一个超过2000度的透镜,再稍微变薄一点可能100度就降下来了。也就是说,负向调节的极限也许能够超越散瞳的极限,超越零,这就给降低近视度数带来了希望。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了这一点,晶状体一睫状肌联合体正逐渐成为近视治疗的主要目标。
% V5 q: I! J5 i% W' [* S3 U5 }. F0 v: ~9 Q& e0 {8 Y% f
( E y7 ^9 l! V3 `' D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