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3|回复: 0

【名医实录】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0

回帖

96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63
发表于 2025-2-24 1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
中医学认为心脏病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症状的描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心病”、“真心痛”。
《黄帝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脏本体发病,则有跳、怕、累、乱、慌、闷、阻、痛8大症状。由于心神不安而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的心理疾病。
淞雅中医院张振亚主任表示,中医认为气虚血淤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质。
一方面,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影响气血的正常循环。首先出现气血失去平衡,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最后脏腑功能衰退直至死亡。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必然受到消耗,由于气虚推动血行无力,更加重了淤血的阻滞,形成“虚实夹杂”、“气虚血淤”的局面。
所以调理心脏,一则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因为生气郁积,会使心脑气滞血瘀;二则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因为熬夜过劳而易早衰;三则药食同疗,食疗与药疗相互配合效果更佳。
除了传统的汤药,心脏病通过穴位的针灸以及按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主要的穴位包括内关、膻中、心俞。
内关是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要穴、主穴。“心包”是代替心脏行使职权的经络,内关是心脏的关口,在临床中有“心脏病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多种心脏疾患。“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按摩内关穴还有补心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心脾邪火;常按内关穴可以说是补泻兼得。
就膻中穴的功用来讲,主要涉及气滞和气逆。膻中穴具有调理人体气机的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病证,如肺气不降之上逆、心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证。
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为心脏之气输注之处。
经常按揉心俞穴,可以减轻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减少发病的次数。对于心痛、失眠、健忘,以及咳嗽、盗汗等都有治疗的作用。

心,是人体的领导者,心的调控功能衰退,生命就会出现失控;心主管人体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身体得不到濡养就容易衰老;心又主宰人体的精神活动,如果心神失调,就会导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心缺少滋养,除了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外,还会过早地引发衰老。
治病,首在治心;养生,首在养心。
百病生于心。内安己心,是大病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根本。心神安则脏腑自调、百脉自畅、气血自平,机体从无序失衡状态渐可归于平衡,自然神清气爽,健康快乐。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目社

GMT+8, 2025-5-5 23:56 , Processed in 0.0262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